世纪特邦密封胶品牌
当前位置:首页 > 常见问题 > 厌氧胶

湿度 + 高温:夏天密封胶气泡的 “双重推手”​

来源:    时间:2025/8/15 8:45:52    阅读:1057 次

夏天天儿特别热的时候,工地上用密封胶干活,经常会遇到特让人烦的事儿 —— 刚涂好的胶层,没过多久就鼓起来好多小泡泡。这不光看着不好看,还会让密封效果变差,以后可能会漏水、裂开。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,夏天独有的高温和潮湿,就是让密封胶鼓泡泡的两个主要原因。

 

高温对密封胶的 “攻击” 首先体现在材料内部。多数密封胶依赖化学反应固化,而温度升高会加速这一过程。当环境温度超过 35℃,胶层内部的交联反应可能在 1-2 小时内完成 80%,远超常温下的固化速度。这种 “超速固化” 会导致胶层表面先于内部形成硬膜,而内部尚未排出的空气和挥发分被牢牢锁在里面,最终撑破表层形成气泡。此外,高温还会让密封胶基料的黏度急剧下降,如同融化的蜂蜜般流动性增强,施工时更容易混入空气,这些微小气泡在高温烘烤下会快速膨胀,变成肉眼可见的鼓包。​

 

 

若说高温是气泡的 “催化剂”,那么高湿度便是 “帮凶”。夏季多雨或梅雨时节,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常超过 80%,水汽会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未固化的胶层。对于硅酮、聚氨酯等主流密封胶而言,水汽可能干扰固化反应:硅酮胶遇水会生成甲醇等小分子物质,若无法及时挥发就会形成气泡;聚氨酯胶则可能因水分过量引发副反应,产生二氧化碳气体。更隐蔽的是,当潮湿的基材表面涂抹密封胶时,水汽会被包裹在胶层与基材之间,高温环境下这些水汽受热蒸发,体积瞬间膨胀数十倍,直接将胶层顶起形成空鼓。​

 

高温与高湿度的 “协同作用” 更让气泡问题雪上加霜。在 30℃以上且湿度超 70% 的环境中,密封胶表面会因高温快速结皮,而内部却因水汽滞留迟迟不能固化,形成 “外硬内软” 的状态。此时胶层内部的气体和水汽既无法穿透表层排出,又会因持续高温不断膨胀,最终在胶层薄弱处冲破形成气泡。这种情况在通风不良的施工区域尤为明显,例如密闭的卫生间或地下室,热量与水汽难以散发,气泡出现的概率会比通风处高出 3 倍以上。​

 

应对夏季密封胶气泡,需从 “降温和控湿” 双管齐下。选择耐高温、抗水解的特种密封胶,施工前确保基材干燥,避开正午高温时段作业,必要时通过风扇加强通风,加速胶层内外的空气与水分交换。唯有打破高温与高湿度的 “双重枷锁”,才能让密封胶在夏日里依然保持密实可靠的性能。